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台北機車借款劉漢元將革命進行到底

文·本刊記者 艾江濤“博學,認真加持之以恒,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。凡是人能做成的事情,本著這樣一個原則,都能在你的腳下或手中實現”。6月7日,在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索菲特萬達酒店的采訪間裡,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對本刊記者暢談夢想。他完全有底氣這麼說,因創建生產魚飼料的工廠,22歲的劉漢元便坐擁千萬財富,25歲後身價過億,逐漸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飼料大王。2006年,令所有人大跌眼鏡,劉漢元跨界進入完全陌生的新能源領域,並在短短幾年裡收獲“中國光伏新能源第一人”的頭銜。上帝似乎格外偏愛這個愛夢想的川人,目前劉漢元的兩個夢想恰恰與通威集團的兩大主業相吻合——食品安全與能源安全夢,對應於農業與太陽能光伏兩大產業鏈條。在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發展譜系裡,無論是劉漢元,還是通威集團,都顯得有些另類。不同於尚德集團董事長施正榮、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等企業創始人強大的技術背景,也不同於尚德、皇明、漢能專業清晰的公司定位,劉漢元領導下的通威,從做魚飼料轉戰新能源,總給人不務正業,乃至拉低光伏行業門檻之感。可在劉漢元看來,世界上的事,隻要想透徹堅持去做,就一定能做成,進入新能源領域,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。“在2006年跨入這一行業前,我們用瞭整整一年多時間,對整個多晶矽乃至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競爭現狀、發展前景和自身條件、優勢等,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縝密的思考,尤其是對自身所具備的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市場及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進行瞭充分論證。”事實上,並不為人熟知的是,劉漢元早在2002年已進入矽產業鏈條。更易為人忽略的是,魚飼料的生產並非缺乏技術含量的低端產業,從四川水產學校畢業,19歲便發明“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”的劉漢元更是一個技術狂人,通威做光伏新能源,並不缺乏技術基因。更重要的是,劉漢元看到瞭新能源即將帶給世界的革命性變革。“太陽能是我們目前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性轉化效率最高,並且使用最簡單、最可靠、最經濟的新興能源,具備十分獨特的優勢,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必然選擇”,這是劉漢元為2010年6月出版、與劉建生合寫的《能源革命:改變21世紀》一書中所寫的一段序言。進入新能源領域後,與黃鳴相似,劉漢元以全國政協常委身份不斷為行業鼓與呼,建言政策扶持。他在2008年全國兩會上的提案:《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,構建國傢能源安全供應體系》還在2012年11月6日被評為優秀提案。在行業形勢最好時候進入,很快經歷金融危機、歐債危機、美歐“雙反”的一系列沖擊,劉漢元對行業依然充滿信心,決意將這場能源革命進行到底。面對記者提問,劉漢元回答:“大方向沒變,也許未來一段時間大傢會看到更大的動作,方向沒變,隻是節奏有所改變。”劉漢元的革命信心究竟來自何方?通威的新能源佈局又將做出什麼調整?技術基因1981年,當來自四川眉山小城的劉漢元在中專院校——四川水產學校畢業時,隻有17歲。在當時的中國,一年中能吃到一次魚簡直像過節一樣,據劉漢元回憶,在1983年春節期間,成都市場上豬肉一斤0.99元,鯉魚卻賣到12~13元一斤。畢業後,劉漢元在眉山水電局當水產技術員,常年走鄉串戶宣講農業漁業技術。他用學到的技術指導著一個個養魚萬元戶,自己卻隻掙每月38.5元的工資。漸漸地,劉漢元產生瞭自己養魚的想法。報紙上,德國和日本自動化的養魚裝置甚至可以達到1立方米水體每年500公斤到1噸產量的消息更刺激瞭他。從水流考察、網箱材料、飼料配制到科研資金一個個問題的突破,劉漢元發明的“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”技術,大獲成功,折合畝產2.53萬斤,創造瞭四川養魚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產紀錄,該項目獲當年四川省水產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。1986年,該項目被列入農業部“星火計劃”,正式向全國推廣。就在劉漢元的養魚生意名聲大噪之時,他敏銳地察覺到更大的商機,開始投入全部精力研制魚飼料,轉型創辦飼料生產企業——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,進入養魚產業鏈條的上遊,奠定瞭通威未來“全球最大水產飼料帝國”最初的基礎。鮮為人知的是,從最初的養魚創業階段起,劉漢元就是一個業餘電子產品研究愛好者。他可以自制單體管收音機、落地式音箱,乃至電唱機、直流電動機、電唱盤,動手能力極強。2006年,當劉漢元決意進軍多晶矽市場時,著眼點仍是技術。經人介紹,他認識瞭70歲的多晶矽專傢戴自忠教授。戴自忠宣稱自己有一套獨創的、尚未經生產驗證的多晶矽生產理論,與全球主流的“改良西門子法”相比,可使多晶矽生產成本大大下降,且不產生污染。兩人相聊甚歡,劉漢元看重老爺子的技術,決意一試。當時正處多晶矽的黃金期,劉漢元渴望能早點進入市場,分享盛宴。2007年5月24日,通威集團與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,斥資50億元與四川巨星集團聯合在樂山建立世界級多晶矽生產企業——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,設計規模為年產多晶矽1萬噸,首期項目為1000噸。為降低風險,劉漢元將1000噸中的200噸交給戴自忠帶領的團隊去做。2008年2月底,僅用瞭一年時間,戴自忠設計的200噸項目完成裝機、調試,創中國多晶矽產業最快速度。3月,項目正式試產,7月,首批正式試產的多晶矽樣品被送到美國權威機構檢測。純度超過瞭8個9(99.999999%),遠超太陽能發電矽片所需的6個9,並且生產成本降低瞭一半!劉漢元將這項世界首創的生產工藝創新技術命名為“永祥多晶矽生產法”,並申請瞭幾十項專利。自此,通威的多晶矽生產技術引領世界先進水平,開始在新能源企業中脫穎而出。誰能想到,一傢生產水產飼料的企業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技術基因,這一切與它的創始人自不可分。產業鏈夢想多晶矽生產順利啟動後,通威並沒有過幾天好日子。高額利潤掀起的投資狂潮,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,多晶矽的市場價格應聲下跌,從最高的400萬元/噸跌落到40萬元/噸以下。通威隻趕上下跌前的末班車,在第一爐多晶矽賣出330萬元/噸的高價後,劉漢元不得不放緩項目上馬速度,並開始佈局自己完整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。打開通威集團首頁,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的產業鏈夢想,“計劃用5~8年時間,分三個階段,整合包括多晶矽、單晶矽、矽片加工、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生產以及完整而系統的光伏產業鏈,逐步將永祥股份打造成世界級太陽能光伏企業”。完整的產業鏈無疑是劉漢元控制成本、帶領通威度過產業寒冬的重要武器。事實上,通威的光伏產業鏈要比其集團首頁上描述得更全,行動也更早。“從氯氣、氫氣、氯水、三氯氫矽,到多晶矽都由自己生產。而賽維LDK、洛陽中矽等光伏企業,基本上都是從多晶矽開始生產的”,劉漢元在一次采訪中對記者說。那還是2002年的事。樂山一傢飼料企業巨星集團投瞭一個4萬噸的PVC項目給永祥股份,後因資金短缺,巨星邀通威以50%的股權進入永祥,全面接管生產管理。劉漢元自此成功進入氯堿化工(600618,股吧)領域,而氯堿可以生產三氯氫矽,三氯氫矽正是多晶矽的原料。2010年6月7日,通威集團總投資達20億元的二期3000噸多晶矽項目啟動,並於2011年8月30日成功投產,而一期6000噸的項目也於2012年上半年投產。此外,通威集團還在成都雙流投資興建瞭多晶矽深加工光伏項目,並在下遊的太陽能發電領域,取得探索性的成功。2007年,通威集團啟動“中華思源工程·陽光計劃”,每年拿出500萬元,連續十年,共捐贈5000萬元人民幣,用於太陽能研發,同時為欠發達地區提供光伏發電。截至目前,通威已在河北豐寧、四川理塘修建5個公益性質的光伏發電站。2011年9月21日,通威集團在新疆投資260億元啟動光伏一體化項目,由永祥投資建設包括5萬噸太陽能級多晶矽項目、3GW太陽能矽片及電池項目和供生產所用的5座各3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。不斷將產業鏈拉長,同時隨時根據行業發展形勢,調整自己的發展節奏,同時,通威集團另一主業:飼料生產所提供的充沛資金支持,使劉漢元與多數同行相比,顯得更加從容不迫。“放出來”的未來在許多場合,劉漢元總不忘宣傳光伏發電的宏偉前景。“如果將中國西部100萬平方公裡沙漠化土地的1%架設光伏發電,即1萬平方公裡所發電量就足夠目前全中國使用!”而對制約光伏發電的關鍵因素——成本,劉漢元十分樂觀,“很樂觀地告訴你,它已經超過我的預期,今天的成本已經是書上(《能源革命:改變21世紀》)寫的2015年的成本”,在6月7日的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,他對本刊記者說。劉漢元用“種瓜得瓜”的譬喻進一步解釋:“到目前為止,中國光伏發電的成本已基本上可以控制到6毛錢到8毛錢,加上合理的收益利潤,可以用1塊錢甚至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低於1塊錢的成本生產,在條件好的地方半年就可以把成本收回,差一點的地方一年可以收回來。而光伏組件可以穩定使用20~30年,也就說我們種一個瓜,可以收獲20~40個瓜,好的地方可以得到50個瓜。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,這是一種空前的能源生產方式。”繼美國實施對華光伏“雙反”制裁後,6月初,歐盟委員會對華光伏產品“雙反”的初裁結果終於落地——從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征收11.8%的臨時反傾銷稅,如果在此期間雙方未能達成新的和解協議,將從2013年8月6日起將反傾銷稅提至47.6%。劉漢元認為此次“雙反”,“歐盟成員國裡絕大多數國傢是反對的,百分之七八十的行業參與者也是反對的。隻是個別企業、人員在自身利益驅使下進行的”,而這種“愛告狀的小男孩”的行為,實則出於對中國光伏產業“羨慕嫉妒恨”的心理,在某種意義上講,損人不利己。可不管怎樣,面對美、歐接連對中國光伏產業施以辣手,政府與業界必須接招。面對尚德、賽維一批光伏代表企業的破產,劉漢元認為政府在“穩住國內產業方面動作太慢,舉措不夠堅決有力”,對眾人詬病的產能過剩問題,在他看來,“這個行業今天的產量還是未來的一個零頭,並不是根本的飽和,所以不需要這種練瞭冬天,練瞭苦力,最後活下來一個好種子再去發展”。而目前制約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,“認識和觀念的不到位,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及時”,應該盡量運用市場機制制定政策。談到這裡,劉漢元脫下西裝,將身體從沙發中拉瞭出來,“比如電價收購政策,明確下來以後不要審批那麼多,哪有那麼多時間去跑、去批?這中間藏污納垢、充滿權力尋租,管控意識太強會阻礙這個行業的發展!”“隻要政策能給投資者一個零風險、合理的回報,資金和資源是無限的。制定政策一定要動員市場基礎,千萬不要政府天天去看、去批、去管。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不是管出來的,是放出來的!未來這個行業也要放開,大傢要從市場化的角度出發去做、去改”,劉漢元講話時不斷晃動著手指,有些激動。未來是“放出來的”,而不是“管出來的”,劉漢元的話大抵是與他一樣苦苦打拼的民營企業傢的心聲。在新一屆政府一片聲的“將權力關進籠子裡,將政府不該管、管不好的交給市場”的呼聲中,人們仍在期待。文章來源:《能源評論》var page_navigation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page_navigation');if(page_navigation){ var nav_links = page_navigation.getElementsByTagName('a'); var nav_length = nav_links.length;//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(nav_length == 2){ var emergency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div');emergency.style.position = 'relative';emergency.innerHTML = '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3-07-新北雙溪農地貸款23/156394856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uzdun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